20250903 【听课】唐颖/2302/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
时间:2025年9月3日,上午第1节
地点:致用楼603-604
教师:唐颖
班级:2302
上课题目: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
听课老师:徐自远 糜凌飞
8:18 播放黄文秀优秀实际视频
8:23 提问与互动
8:24 互动展板
8:28 PPT出问题 案例:叛逆少年如何逆袭成军中骄子?视频案例播放出来。老师口述。
8:30 邓稼先同志案例阅读(2分钟)此处没有给足学生阅读时间。是否可以考虑增加阅读反思,学生发言阶段?
8:44 结语
8:47 重播视频


教案
教案结构完整、逻辑清晰、案例贴切的教案。教学目标明确,教学环节设计合理,特别是案例选择(黄文秀、黄大发)和时事结合(九三阅兵80周年)都非常出色,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。





问题与建议:
- 问题1:


原文描述:“…并说明背后的人“人生观支撑”。”
问题分析:“人生观支撑”的说法不够流畅。
修改建议:可以调整为更通顺的句子,例如:
“…并说明是怎样的人生观在支撑着这些目标。”
或 “…并阐述你的这些目标是如何体现你的人生观的。”
“案例:叛逆少年如何逆袭成军中骄子?”这个案例标题非常吸引人,但在教案中没有具体内容。建议可以在教案中补充1-2句的核心事迹梗概,让教案本身更完整。PPT准备了,但是因为大屏故障问题没有展示。
思政类课程课程是否可以增加更多的小组讨论环节。把讲授转变为讨论或思辨?
例如:在【第3页】的小组讨论环节“人生目的、人生态度、人生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”,可以设计几个更具体的引导性问题,帮助学生展开讨论,而不是直接抛出一个宏大的论题。例如:
“大家认为,黄大发老支书的人生目的是什么?这种目的是如何体现在他的人生态度(不怕苦、不怕累)上的?”
“他最终实现的‘人生价值’(为村民引来生命之水),和他最初的人生目的是否一致?”
“如果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,他还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吗?为什么?”
8:28分开始 电子大屏死机。此时是考验也是机遇。正好是老师展示临场发挥的很好机会,考验老师应变能力的舞台。
此时正好是进入邓稼先同志案例阅读(X分钟)中,老师可以借助这个时间来重启大屏等工作。
- 老师一定要注意,下课铃没有响,就算教学内容讲完了也不能下课。
作业“完成我的三年人生规划书”非常棒,实践性很强。可以考虑增加一个“分享”环节,比如在下一堂课开始时,请1-2位同学自愿分享自己的规划和思考,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。这能让作业的效果最大化,并形成一个积极的闭环。
班级里的电波钟损坏了。要报修。